泰國實行的是復合稅制,不僅有對商品、勞務征收的間接稅,對自然人、法人的所得征收的直接稅,還有對財產征收的財產稅。
泰國對商品、勞務征收的間接稅有增值稅、特定的營業稅、國貨稅(消費稅)和關稅等;對自然人、法人的所得征收的直接稅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石油所得稅;對財產征收的稅種有:土地和建筑物稅、遺產稅和贈與稅;其他稅類有廣告牌稅、印花稅、社會保障繳款等。
泰國關于稅收的基本法律是1938年頒布的《稅法典》。財政部有權修改《稅法典》條款。同時,各立法機關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國際公約或涉及公共安全緊急問題時,可以通過制定皇家法令草案對《稅法典》進行修改和修訂,并由泰國內閣最終批準后立法實施。
《稅法典》由王室法令、部級條例、稅務局局長通知、部門條例、部門指示、部門通知和根據《稅法典》發布的部長通知、國家執行委員會法令、革命黨法令和稅務裁決委員會法令等補充。
《稅法典》主要管理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特別營業稅和印花稅。另外,《石油稅法》管理石油和燃氣的特許經營行為,《海關法》管理關稅和進出口行為,遺產稅、土地和建筑物稅、廣告牌稅依照各自法律或條例管理。
一、泰國所得稅制
泰國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和石油所得稅。特定“法人公司或者法人股份公司”取得所得要須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取得所得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石油運營取得所得要繳納石油所得稅。《稅法典》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做出規定,《石油稅法》對石油所得稅做出規定。
(一)企業所得稅
1.納稅人
泰國企業所得稅納稅人為在泰國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在泰國境內按照泰國法律設立的公司或合伙企業為泰國居民企業,具體包括按照泰國法律成立的法人公司或法人股份公司,合資、基金會及財團法人團體組織,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核準并經財政部部長發布的法人。居民企業以外的企業歸為非居民企業。
2.征稅對象和稅率
泰國居民企業應就其來源于泰國境內外全部經營所得,在泰國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泰國企業所得稅的法定稅率為20%。以下情況可享受稅率優惠:第一,銀行將非泰國居民企業的外幣資金貸給非泰國居民企業從而取得的貸款利息收入,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0%。第二,外國航空或運輸企業在泰國境內經營,按照其取得的收入全額按3%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第三,符合以下條件的中小型企業(SME)可適用表1的稅率,獲得企業所得稅的減免:一是截止至會計周期的最后一天,實收資本不超過500萬泰銖;二是年度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收入總額不超過3000萬泰銖。
表1 泰國中小型企業(SME)企業所得稅稅率表
應納稅所得額(泰銖) | 所得稅稅率(%) |
0~300000(含) | 免稅 |
300001~3000000(含) | 15 |
超過3000000 | 20 |
預提所得稅(WHT)是指泰國納稅人在向外國法人實體支付指定收入時代扣代繳的稅金,具體稅率見表2。
表2 泰國預提所得稅稅率
收入類型 | 稅率(%) |
特許權使用費 | 15 |
利息 | 15 |
股利 | 10 |
資本利得 | 15 |
租金 | 15 |
經紀服務費 | 15 |
專業服務費 | 15 |
3.計稅方法
居民企業以收入總額扣除相關成本費用后的凈利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1)稅前扣除費用
具體包括:第一,與經營業務相關的費用,泰國稅法有特別規定的除外;第二,在合理范圍內支付的與經營業務相關的權利金、管理費及利息費用;第三,向經核準的慈善團體或用于公共福利事業,包括教育科技發展基金、教育、體育團體及其他符合規定的社會福利組織捐贈,其金額不超過純利潤的2%;第四,可100%加計扣除的費用支出。包括:企業內部圖書室用的書籍及電子設備的支出,不得超過5萬泰銖;員工教育培訓的費用,包括向外部培訓機構支付的費用及內部教育培訓發生的費用;經稅務廳核準,在泰國境內發生,雇用政府機構或私人部門提供科技及創新服務的研究發展支出,可根據支出金額額外扣除100%的費用。在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發生的研究發展支出,在根據企業所得所計算的限額內,可再根據支出金額額外扣除100%的費用;2016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企業支付借記卡付款的電子支付裝置的費用(上述企業指的是在會計年度截止日,實收資本額未超過500萬泰銖,其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的收入合計未超過3000萬泰銖的企業),可根據支出金額額外扣除100%的費用。第五,投資電子稅務系統的相關費用可以雙倍扣除。符合條件的公司和合伙法人發生的使用電子稅務發票、電子收據和電子代扣稅系統的相關費用,得以扣除雙倍費用。第六,娛樂支出的扣除,合計不能超過會計周期內扣除任何開支前的收入總量或銷售總額的0.3%,或者截止會計周期最后一天已投資額的0.3%,取數額較高者,但是此項扣除額最高不能超過1000萬泰銖。
(2)不可稅前扣除項目
具體包括:各種準備金;提取的基金準備金,已登記的年金基金除外;私人性質的費用及贈送;所得稅費用;增值稅,特定情況除外;稅法規定的罰款、罰金及滯納金;支付給股東超過合理范圍的薪酬;虛假的支出;與資本、保留款及公司??顪蕚浣鹣嚓P的利息支出;無合理憑證支持的支出;于會計年度結束后再確定或支付的費用;未按規定確認的壞賬費用;已取得保險或賠償的災害損失。
(3)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須在任何一個會計期間內分兩次計算、申報和繳納企業所得稅。
計算半個會計期間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根據估算的凈利潤來計算半個會計期間的企業所得稅。估算凈利潤的企業所得稅可作為會計期間結束后企業所得稅的已繳稅款,從應納所得稅中扣除。估算凈利潤預繳的所得稅額大于整個會計期間應納所得稅額時,納稅人可申請退回多繳稅款。
計算會計期間結束后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按照《稅法典》規定的條件計算凈利潤后,將凈利潤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得到應納企業所得稅稅額。出現沒有凈利潤或凈虧損的,納稅人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估算凈利潤預繳的所得稅額大于整個會計期間應納所得稅額時,納稅人可申請退回多繳稅款。
4.稅收優惠制度
(1)符合條件的分紅所得減半或不計作為凈利潤
第一,將利潤分紅的一半計作為凈利潤計算企業所得稅。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泰國公司,從泰國聯合基金或金融機構為促進農業、工商業提供貸款取得的利潤分紅,或從共同貿易活動取得的利潤分紅,在特定條件下,只將利潤分紅的一半計作為凈利潤計算企業所得稅,或不用將獲得的全部利潤分紅作為凈利潤。第二,分紅所得不作為凈利潤。未在泰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持有不少于25%的分紅有限公司的投票權股份,且分紅有限公司未直接或間接持有接受分紅有限公司的股份,在特定條件下,該持股公司不將從分紅有限公司取得的分紅作為凈利潤。
(2)企業所得稅減免稅
①免稅。第一,利潤分紅可免企業所得稅。一是泰國聯合經營的業務中,支付給下列對象的利潤分紅:按泰國法律成立的公司或法人股份公司;按外國法律成立的在泰國經營業務的公司或法人股份公司。二是按《證券和證券市場法》成立的聯合基金的利潤分紅,符合特定條件的,可免企業所得稅。第二,財政部認證的政府機構或私人研究機構用于科研和發展科技的收入,可100%免繳企業所得稅。第三,按《私立中小學校法》成立的私立中小學校、按《私立高等學校法》成立的高等學校,經營所得的凈利潤免除企業所得稅。相應地,從上述學校凈利潤的分紅也可免企業所得稅。第四,免除泰國納稅人等同于在國外已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數額的企業所得稅。第五,根據競爭力加強法,BOI針對以下10項主要從事核心技術的經營活動,提供最高13年的免征企業所得稅(無上限)的稅收優惠:生物科技;納米科技;先進材料科技;數字科技;電子設計;研究發展;工程設計;科學實驗室;校驗服務;職工培訓中心。第六,2018年4月17日,內閣批準了皇家法令草案,為商業銀行合并提供稅收優惠:給予商業銀行股東從商業銀行合并或全部業務轉讓中取得的資本利得免稅的優惠。
②減稅。第一,根據政府間免稅協議,給予企業所得稅減免。第二,BOI針對設立在20個目標省份的企業經營活動給予額外的稅收優惠,包括:在BOI提供的稅收優惠的基礎上,提供額外3年的稅務減免優惠,但合計不得超過8年;若原稅收優惠已達8年,則提供額外5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半的稅收優惠;自BOI核準的營業項目開始產生收入起10年內,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相關的運輸費用及水電費可加倍扣除;自BOI核準的營業項目開始產生收入起10年內,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與制造設備安裝及建設相關的折舊費用,可額外扣除25%的費用。
(3)投資促進法律法規框架下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BOI發布《投資委員會關于投資促進政策和準則的公告(第2/2557號)》,自2015年1月1日起生效。其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的規定如下。
①免稅。第一,納稅人按《泰國促進投資法》得到促進投資的可免3~13年的企業所得稅。BOI規定,從得到促進投資的經營活動中取得的凈利潤,從獲利當日起可免征3~13年的企業所得稅。第二,從得到促進投資的業務中取得收入的納稅人可免繳企業所得稅:一是根據合同得到促進投資者商譽費、版權費及其他特許權使用費,投資促進委員會已同意免除的,自該促進投資項目取得收入之日起五年內不用繳納所得稅,其標準和方法由投資促進委員會規定;二是從得到促進投資免繳企業所得稅的業務中取得的利潤分紅,在投資者獲得促進投資支持免繳企業所得稅期間,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第三,根據投資促進法規,針對以下15項重點鼓勵產業,BOI給予最高8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無上限)的稅收優惠:經濟樹木種植(不包括桉樹);創意設計服務及產品開發;制造航空設備零組件,如引擎、螺旋槳及電子設備;電子設計;軟件開發;廢棄物衍生燃料;能源服務企業;工業園區或與科學、技術、軟件及數據中心相關之園區;云端服務;研究及開發;生物科技;工程設計;科學實驗室;校驗服務;經BOI核準的培訓中心。
②減稅。第一,經BOI核準,在特定期間內符合規定的企業可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最長優惠期限為15年);在未適用任何稅收優惠的情況下,減免50%的企業所得稅,最長優惠期限為10年;用于投資的支出可額外扣除最高70%的費用,最長優惠期限為10年。第二,為促進現代機械和機器人系統在制造業中的應用,A區采用高新技術的企業,可享受最長8年(支持目標技術的活動可享受最長10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并可享受機械、原材料進口關稅等稅收優惠。適用于2022年12月最后一個工作日之前提交的申請。A區又進一步細分為A1~A4組,A1組企業將獲得8年(無上限)的企業稅收減免(或支持目標技術的活動不超過10年),而A2~A4組企業將分別獲得8年、5年和3年的企業稅收減免??色@得的最大豁免上限為初始投資金額。第三,對國家或整個行業有利的企業,將給予額外的基于業績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獎勵。一是追加企業所得稅減免期限1~3年。適用于投資促進委員會規定的特定活動,例如研發、先進技術培訓、產品及包裝設計等方面進行投資或支出的企業。二是根據提高產業競爭力的投資額和支出額,給予最長3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三是“投資促進區”的企業可獲得追加企業所得稅減免稅3年的優惠。A1組和A2組的企業在8年和5年的免稅期結束后,將對促銷活動產生的凈利潤減免50%的企業所得稅優惠,基礎設施的安裝或建造、交通、水電等費用給予額外扣除。
(4)東部經濟走廊(EEC)的特定行業(目標活動)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稅政策
第一,位于東部經濟走廊(EEC)的特定行業(目標活動),根據活動范圍的不同,有資格獲得最多2年的企業所得稅免征或3年50%的CIT減免,適用于2020年1月2日至2022年最后一個工作日提交的申請(東部空港城、東部創新經濟走廊、泰國數字園區、泰國法政綜合醫療創新中心豁免或減免申請無終止期)。第二,對設立在東部經濟走廊的3個省份的企業投資者,在其享受上述針對經營活動的稅收優惠到期后,BOI提供額外5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半的稅收優惠(見表3)。
表3 東部經濟走廊稅收優惠
區域 | 額外的稅收優惠 |
A區(特定活動區) | 將企業所得稅免征期限延長2年 |
機場東部城市(EEC-A) 東部經濟創新走廊(EEC-I); 泰國數字園區(EEC-D) | 額外5年,企業所得稅減少50% |
B區(目標工業區) | 額外5年,企業所得稅減少50% |
C區(推廣工業園區或工業區) | 額外3年,企業所得稅減少50% |
(二)個人所得稅
1.納稅人
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自然人、死亡人、未分割遺產者、普通合伙企業或非法人團體。居民納稅人應就來源于泰國的所得和帶進泰國的外國來源所得繳納稅款。一個日歷年度在泰國居住滿180天及以上的個人被作為稅收居民。
2.征稅對象和稅率
泰國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包括雇傭收入、經營收入、投資收入、受贈收入等廣泛活動的收入,這些收入可以是現金形式,也可以是其他形式。雇主提供的福利視同應稅所得,包括房租、供私人使用的車輛和司機費用、雇主代雇員繳納的稅款。
泰國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適用超額累進稅率,根據經濟發展情況,處于不斷地調整之中。
自2017年起泰國個人所得稅仍采用8級超額累進稅率,但適用最高稅率的應稅所得額提高了,高收入納稅人的稅收負擔相比原來是下降的(見表4)。
表4 泰國個人所得稅稅率(2017年以后)
應稅所得(泰銖) | 低金額的稅收(泰銖) | 超額部分的稅率(%) |
直到150000 | 0 | 豁免 |
150000-300000 | 0 | 5 |
300000-500000 | 7500 | 10 |
500000-750000 | 27500 | 15 |
750000-1000000 | 65000 | 20 |
1000000-2000000 | 115000 | 25 |
2000000-5000000 | 365000 | 30 |
超過5000000 | 1265000 | 35 |
預提稅。自2019年11月13日起,個人和公司獲得的來自債務證券和共同基金的投資收入將按15%的稅率繳納預提稅;根據《泰國證券市場法》轉讓特定互惠基金投資單位所取得的相應投資收入予以免稅。
3.計稅方法
(1)計稅依據
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為應稅所得,即應稅收入總額扣除法定扣除項目后的收入。一般情況下,所有類型的收入都需要課稅,除非法律明文豁免。應稅收入總額是由不同類別的收入在分別扣除一定的費用后的總和,法定扣除項目有各種生計扣除。
①收入的費用扣除第一,受雇的收入,扣除收入的50%,但扣除額不得超過100000泰銖。第二,特許權使用收入,扣除收入的50%,但扣除額不得超過100000泰銖。第三,租賃收入。建筑和碼頭的租賃收入,扣除收入的30%;來自農業用地的租賃收入,扣除收入的20%,其他用地的租賃收入,扣除收入的15%;機動車的租賃收入,扣除收入的30%;其他財產的租賃收入,扣除收入的10%。第四,律師、工程師、建筑師、會計師和承包商等自由職業者的收入可按實際支出扣除,或者按收入的30%扣除,醫療專業人員的收入可扣除60%,演藝人員的收入可扣除40%-60%。第五,承包人取得的收入,可以扣除承包人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工具的實際費用,或者收入的70%。第六,來自商業、農業、工業、運輸或上述未列明活動中的收入,可扣除實際費用,或者根據收入的種類扣除收入的40%~85%。
②生計扣除。第一,納稅人可扣除60000泰銖(不管在泰國境內居住時間是否達到180天)。年齡65歲及以上的年長納稅人、65歲以下的殘障納稅人可扣除190000泰銖。第二,納稅人的配偶可扣除60000泰銖(聯合申報)。第三,納稅人的婚生子女、養子女、繼子女扣除。25歲以下并接受全日制教育的每個子女扣除30000泰銖(最多3個子女)。第四,保險費扣除。納稅人納稅年度實際支付不超過10000泰銖的保險費,僅限于十年以上的人壽保險單保險,且只擔保被保險人在泰國境內的人身安全。第五,年金扣除。按照規定存入職業年金的金額,實際支付不超過10000泰銖的可扣除。第六,納稅人向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人壽保險公司或合作信用社支付的房貸利息。第七,社會保險金扣除。納稅人按法律規定實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金額。第八,贍養父母扣除。納稅人贍養父母的費用,包括贍養配偶父母的費用,可每人扣除30000泰銖,父母年齡必須超過60歲且收入不能滿足生活所需且需要納稅人贍養。
③計稅方法。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額=(凈收入-本級低金額)×稅率+低金額的稅收。(凈收入是指應稅收入總額扣除法定支出額、減免額和捐贈金額后的收入余額)。
4.稅收優惠
按稅法規定,以下10項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員工合理的出差津貼或交通費;由雇主向雇員提供的部分差旅費,即雇員跨地區上崗首次發生的差旅費以及合同終止后雇員返回原籍地所發生的差旅費(若雇員在解聘返回原地后的365天內又獲得原雇主提供的工作,則該差旅費不能豁免);由雇主支付雇員及其家庭的醫療費用;由于某個傳統習俗的紀念會而發生的道德義務、遺產、繼承、饋贈等所得的收入;出售的動產是來自遺贈或不以經營為目的的交易或禮物;教育或科研的獎勵;由于不法行為而獲得的賠償,資金來源于保險或某個葬禮援助計劃;來自非注冊普通合伙人或某不認定為法人的合作人的利潤分配;在泰國證券交易所出售有價證券取得的收入,不包括出售債券和公債取得的收入;按社會保險法規定,被保險人從社會保險基金獲得的補償收益。
(三)社會保障稅(費)
在泰國,根據法律規定,社會保障稅(費)繳款是強制性的,并根據雇員的基本工資計算。社會保障稅(費)由《社會保障法》規范。泰國的社會保障稅(費)繳款分兩種類型:受雇者和自由職業者。
1.納稅人
擁有一名或多名員工的雇主必須注冊并繳納社會保障基金(SSF),這是一種勞動福利制度,覆蓋在受傷或疾病、分娩、身體或精神殘疾、死亡、兒童福利和退休情況下的員工。由雇員和雇主分別繳納。在泰國就業的外國人也有義務向社保基金繳款。
注冊合伙企業的合伙人如可被視為合伙企業的雇員,則必須向社會保障基金繳款。自雇人士的供款不是強制性的,但可以通過《社會保障法》第40條規定的自愿渠道供款。
2.征稅對象和稅率
雇員對社?;鸬墓┛羁傤~為雇員工資的5%(最高供款為每月750泰銖),雇主必須另外供款5%。雇主須按上述比率及以上述上限為限,扣繳雇員的社會保障繳款。政府的供款為員工工資的2.75%(最高供款為每位員工每月412泰銖)。供款和福利非常有限,因此沒有規定允許雇員額外的自愿供款。從2022年5月至7月,雇主和雇員的繳費率暫時降至1%。
3.計稅方法
雇員和雇主的每月供款額均按下式計算。
供款額=每月薪金額(不超過15000泰銖)×5%
計算供款的最高薪金為每月15000泰銖。該雇員的實際供款金額可作為稅前抵扣,每年最高不超過9,000泰銖。雇主同樣數額的供款是免稅的。
4.稅收優惠
包括政府官員及政府工作人員、在學校或大學工作的學生、國際組織或其他國家組織的雇員等獲豁免公積金的繳納。
二、泰國貨物勞務稅制
自公歷1992年1月1日起,泰國開始征收增值稅和特別營業稅,取代原先的營業稅。增值稅是對一般的商品交易或勞務征稅,特別營業稅是對特定的業務經營征稅。增值稅和特別營業稅均為間接稅,由泰國財政部稅務廳負責征收。作為對增值稅的補充,國貨稅(特定消費稅)由財政部國貨稅廳征收。
(一)增值稅
1.納稅人
不論居民或非居民均負有繳納納增值稅的義務。增值稅納稅人可以分為三大類:經營商、進口商和法律規定特殊情況下負有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在泰國提供應稅商品和勞務的經營商,年度營業額超過180萬泰銖的;進口商進口商品到泰國適用增值稅,無論該進口商是否登記為增值稅納稅人。
自2021年9月1日起,泰國開始向外國電子服務提供商征收增值稅,泰國電子服務法規定,通過向該國非增值稅注冊客戶提供電子服務而年收入超過180萬泰銖的外國電子服務提供商和電子平臺有義務進行增值稅登記,提交增值稅申報表并繳納增值稅銷項稅。該法適用的電子服務包括電子商務平臺、在線廣告、在線住宿預訂、在線音樂和電影流媒體、在線游戲以及應用程序。
2.征稅對象和稅率
(1)征稅對象
在泰國境內銷售商品或提供商業、專業技能服務以及進口商品到泰國境內都要征收增值稅。對于銷售商品的,只有在泰國境內發生才征收增值稅;對于提供服務的,征收增值稅不僅包括在泰國境內提供服務且接受服務,還包括在泰國境內發生的服務(無論接受服務是否在泰國境內)和在泰國境外發生的服務但在泰國境內接受的服務。
(2)稅率
①普通稅率。根據《稅法典》第80條,泰國增值稅法定的普通稅率為10%(包括地方行政增值稅,即市政稅,以中央增值稅稅率的1/9征收)。但自1999年4月1日起,泰國通過法令形式將增值稅稅率降至6.3%,加上地方市政稅稅率0.7%則為7%,特定種類的奢侈品消費或服務另外要繳納國貨稅。增值稅7%的稅率適用期限也自此進行周期性的延長。最近一次延長至2023年9月30日。
②零稅率。零稅率用于以下經營:注冊經營者的商品出口;符合法律規定的在泰國境內產生并在境外使用的勞務;國際空運或海運服務,經營者為法人;利用外國貸款或補貼資助的項目向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出售貨物或提供服務;向聯合國、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大使館和領事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同一保稅倉庫之間、免稅區經營者之間(無論是否在同一免稅區)所進行的提高商品效益、增加商品價值的有形商品銷售和無形勞務提供,也包括保稅倉庫和免稅區經營者之間的商品銷售和勞務。
3.計稅方法
計算增值稅時,一般是采用銷項稅減進項稅,或稅基額×稅率。具體稅基如下。
銷售商品和勞務的稅基。收取的價款或從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取得的總價值,無論貨幣、財產、酬勞、勞務費或者其他收益等形式,包括國貨稅。
出口商品的稅基。以離岸價格(FOB)成交出口的商品價值,加上國貨稅或規定的其他稅費或手續費,但并不包括出口稅。
國際運輸勞務的稅基。運送乘客或商品產生的扣除費用前的國內收取的運送費、手續費或其他任何利益。
進口商品的稅基。以到岸價格(CIF)成交進口的商品價值,加上進口稅、國貨稅、促進投資法律規定的特殊費用、稅款及法律規定的其他費用。
符合法律規定的煙草和石油產品的稅基。為商品零售價減去增值稅后的商品價值,即不含稅價格。
4.進口征稅和出口退稅
進口商品到泰國境內要征收增值稅,以到岸價格(CIF)成交進口的商品價值,加上進口稅、國貨稅、促進投資法律規定的特殊費用、稅款及法律規定的其他費用作為稅基,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增值稅額。
適用增值稅零稅率的納稅人,也要按月納稅申報。計算方法與增值稅稅率為7%的注冊經營者相同(應繳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但在銷項稅額方面有所不同,對于出口商經營者,其出口應納銷項稅為0,進項稅大于銷項稅,可獲得退稅。
5.稅收優惠
(1)特定貨物免稅
泰國對農作物、動物、肥料、魚料、飼料、專用于動植物的藥品或化學產品、報紙、雜志、教材的銷售,免征增值稅。
(2)符合規定的服務免征增值稅
具體包括:公眾演員提供符合規定的服務;泰國境內的運輸服務;國際運輸服務(非空運和海運);提供不動產租賃服務;為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務,但不包括商業服務和盈利服務;國家部門所得收入(未扣支出前)全部上交政府的商品銷售或服務提供;為政府公立的教育機構、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私立學校提供教育服務;提供藝術和文化方面服務;提供治療、查賬、辯護服務或從事其他規定的自由職業;法律規定的醫療部門提供的醫療服務;符合規定的研究或學術服務;圖書館、博物館、動物園提供的服務;按照勞動合同所提供的服務;組織業余體育比賽的服務;所得收益不能用于其他方面支出,為宗教利益或國內慈善公共事業的商品銷售或服務提供。
(二)特別營業稅
泰國特別營業稅自1992年起與增值稅一起征收,是一種對消費活動征收的間接稅。為避免重復征稅,對納入特別營業稅范圍的業務不再征收增值稅。特別營業稅按月征收,在次月15日前繳納。此外,還須繳納特別營業稅的10%作為城市維護稅等地方政府收入。
1.納稅人
特定業務的經營者須繳納特別營業稅,包括在泰國國內經營銀行業、投資業務、證券業務和不動產信貸業務、人壽保險業、典當業務、類同銀行的業務、為獲利出售不動產、出售證券和法令規定的從事其他業務的自然人、非法人個人團體或法人。
2.征稅對象和稅率
繳納特別營業稅的業務。具體包括:《商業銀行法》或特別法規定經營的銀行業;《資金業務、信托業務和不動產信貸業務經營法》規定從事的投資業務、證券業務和不動產信貸業務;《人壽保險法》規定經營的人壽保險業(自公歷1999年1月1日起,根據《災害保險法》承保災害險的屬于增值稅范圍);《典當行業法》規定經營的典當業務;類同銀行的業務,包括主營業務和其他附屬業務;為獲利出售不動產;《泰國證券市場法》規定證券市場的證券出售;法令規定從事的其他業務。
特別營業稅稅率見表5。
表5 泰國特別營業稅稅率表
業務 | 稅基 | 稅率(%) |
銀行業務或同類業務、金融業務、不動產信貸業務和證券業務 | (1)利息、貼現、手續費、服務費或從可兌現債務證券或憑證交易中取得的扣除費用前的利潤 (2)從貨幣銷售、可兌現債務證券或憑證發行,或外幣匯入匯出業務中取得的扣除費用前的總利潤 | 3 |
人壽保險 | 利息、手續費或服務費 | 2.5 |
典當業務 | (1)利息、手續費 (2)從出售絕當物品取得的或應收的款項、財產或收益 | 2.5
|
為獲利或商業模式的不動產銷售 | 扣除費用前的總收入 | 3 |
泰國證券交易所(SET)的證券銷售 | 扣除費用前的總收入(皇家法令第240號免征) | 0.1 |
3.計稅方法
特別營業稅的應納稅額為稅基乘以稅率。此外還要繳納地方稅,地方稅稅額為上述特別營業稅稅額的10%。
4.稅收優惠
(1)符合規定的業務免征特別營業稅
具體包括:泰國銀行、儲蓄銀行、住房保障銀行、農業合作信用社的業務;泰國工業金融公司的業務;儲蓄合作信用社的業務,僅限于對用戶或其他儲蓄合作信用社提供的借貸業務;按照《生活儲備基金法》設立的生活儲備基金的業務;國家住房部不動產出售或出租的業務;符合規定的典當業務;1991年第240號法令規定的業務;規定的其他免征特別營業稅的業務。
(2)符合規定的收入不計算繳納特別營業稅
具體包括: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中的銀行業務收入;開展類同銀行的業務取得的收入;經營銀行業務、資金業務、證券業務、不動產信貸業務及類同銀行的業務,每月債務證券交易取得扣除費用前的收入,可免特別營業稅,金額與當月債務證券交易虧損額相等(公歷2001年第388號法令);根據《證券和證券市場法》和銷售及回購證券合同,按照稅務機構公布的原則、方法和條件(公歷2001年第392號法令)計算的證券交易中證券出讓方向受讓方轉讓證券的收入;規定的特定不動產交易活動的收入。
(三)消費稅
消費稅是對許多商品征收的,無論是本地生產的還是進口的,根據《消費稅法案(1984)》、《消費稅分配法案(1984)》、《烈酒法案(1950)》、《煙草法案(1966)》和《紙牌法案(1943)》征收的稅各不相同。
1.納稅人
須繳納消費稅的人士包括制造商、服務提供者和進口商。
2.征稅對象和稅率
須征收消費稅的貨物種類包括燃料及其相關產品、汽車、電器、飲料和酒精飲料、香水、游艇、水晶、地毯、摩托車、電池、大理石、電信服務和香煙。
消費稅采用定額稅率,除國內香煙稅外,消費稅是根據商品的數量而不是價值或價格征收的。
3.計稅依據
對于在泰國制造的商品,消費稅的稅基是出廠價,而進口商品的稅基是到岸價加關稅和其他特定費用,但不包括增值稅。但是,如果免除關稅,則必須將免除的關稅金額作為計算消費稅的稅基。就服務而言,消費稅是根據從業務中獲得的收入計算的。
4.稅收優惠
符合規定的商品及服務可豁免征收消費稅。具體包括:捐贈給公眾的特定商品或服務(通過泰國政府機構);捐贈給泰國政府的特定貨物或服務;出售給根據泰國與聯合國簽訂的協定或其他雙邊/多邊條約享有某些特權的人的貨物;超過500噸的飛機或船舶所使用的燃料或其他與燃料有關的產品,但該飛機或船舶須獲海關批準從泰國離港;從國內或海外產地出口的貨物,或從一個自由區出口到另一個自由區的貨物,也可免征消費稅。
消費稅退稅。根據關稅法,符合退稅資格的進口貨物可退還消費稅。
三、泰國財產稅制
泰國的財產稅包括土地和建筑物稅、遺產稅和贈與稅。
(一)土地和建筑物稅
2019年3月12日頒布了新《土地和建筑物稅法》(2019),在《皇家公報》(Royal Gazette)網站上公布。該法案取代了舊的房屋和土地稅法案(1932),自2020年1月1日起生效。該法案的重要變化如下。
1.納稅人
擁有土地或建筑物(包括公寓)所有權或使用權的個人和公司為土地和建筑物稅的納稅人。
2.計稅依據
已由年租金改為政府評估的土地或建筑物價值。
3.稅率
地方政府將在每年2月1日前公布其年度稅率。年度稅率根據財產用途的不同而異,稅率將由當地政府規定,但不得超過在皇家法令法律中規定的最高稅率。土地和建筑物稅的稅率因用途而異(見表6)。
表6 土地和建筑物稅稅率表
土地類型 | 價值(百萬泰銖) | 稅率(%) |
農業用 | 法人,2020-2021年 | |
不超過75 | 0.01 | |
75-100 | 0.03 | |
100-500 | 0.05 | |
500-1000 | 0.07 | |
超過1000 | 0.10 | |
法人,自2022年起 | ||
自然人,2020-2022年 | 不征稅 | |
自然人,自2023年起 | ||
不超過50 | 不征稅 | |
超過50 | 最大值0.15 | |
2020-2021年,主要住宅(住宅所有者,而不是土地所有者) | ||
不超過10 | 不征稅 | |
10-50 | 0.02 | |
50-70 | 0.03 | |
70-100 | 0.05 | |
超過100 | 0.10 | |
從2022年起,主要住宅 | ||
超過10 | 最大值0.3 | |
2020-2021年,第二套或更多住宅 | ||
不超過50 | 0.02 | |
50-70 | 0.03 | |
70-100 | 0.05 | |
超過100 | 0.10 | |
從2022年起,第二套或更多住宅 | ||
商業用 | 2020-2021年 | |
不超過50 | 0.30 | |
50-200 | 0.40 | |
200-1000 | 0.50 | |
1000-5000 | 0.60 | |
超過5000 | 0.70 | |
從2022年起 | 最大值1.20 | |
荒地 | 2020-2021年 | |
不超過50 | 0.30 | |
50-200 | 0.40 | |
200-1000 | 0.50 | |
1000-5000 | 0.60 | |
超過5000 | 0.70 | |
從2022年起 | 最大值1.20 |
額外的空置稅稅率。空置或棄置土地連續3年以上的,須繳納0.3%的額外土地和建筑物稅款。其后每3年增加0.3%,但總數不超過3%。
4.稅收優惠
該法案還為出于某些原因(如社會或經濟需要)而使用的土地和建筑物提供了廣泛的免稅優惠。
(二)遺產稅
泰國自1933年起按照《泰國遺產稅條例》開始正式征收遺產稅,但在1944年廢止了該條例。2015年8月5日,泰國正式公布了《泰國遺產稅法》,該法自2016年2月1日起生效。
1.納稅人
遺產稅的納稅人包括:泰國國民;根據移民法在泰國擁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繼承泰國境內資產的外國人;以及泰國法人。任何國籍的個人或法人實體繼承已亡遺囑人的遺產可按照《稅法典》免除個人所得稅,但須繳納遺產稅。
2.征稅對象和稅率
適用遺產稅的財產包括不動產、《泰國證券交易法》規定的證券、銀行存款或遺囑人有權可從金融機構或個人處取回或認領回類似性質的錢款、已登記的交通工具和皇家法令規定的金融資產。
對繼承的凈遺產中超過1億泰銖的部分征收10%的稅。由死者的父母或者其后代繼承的,稅率減為5%。應繳遺產稅可以分期繳納,最長可為2年(無息)或5年(帶息)。
3.稅基
繼承的凈遺產超過1億泰銖的部分。
(三)贈與稅
贈與稅一般和遺產稅配套征收。泰國的贈與稅是根據《稅法典》(第40號)修正案B.E.2558(2015)征收的,也是正常個人所得稅計算的一部分,適用于所有納稅人。
1.征稅對象
泰國主要對下列收入征收贈予稅:父親或母親將不動產轉讓給子女,數額超過2000萬泰銖;直系繼承人、直系子孫或配偶超過2000萬泰銖的贈與或贍養費收入;依風俗習慣,在某些儀式或場合從非長輩、后輩、配偶處獲得的超過1000萬泰銖的禮物收入。
2.稅率
贈與稅稅率為5%,即按贈與的應納稅價值(即超過應納稅起點的價值)的5%繳納?;蛘?,贈與的應納稅價值可以與納稅人的其他收入合并,在這種情況下適用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率。
四、其他稅種
泰國的其他稅種還有印花稅和廣告牌稅。
(一)印花稅
印花稅是按照《稅法典》對于憑證和法律文書征收的一種稅。
1.納稅人
印花稅的納稅人是在泰國境內書立、領受和使用稅法所列舉的憑證和法律文書的單位及個人。
2.征稅對象和稅率
印花稅是對《稅法典》中印花稅表所列的若干文件和交易征收的。自2015年4月起,一些文書的印花稅必須以現金支付,而不是在文書上加蓋印花稅章。例如,有限公司的組織章程大綱和章程細則,合同價值超過100萬泰銖的雇傭工作協議,合同價值超過100萬泰銖的租賃協議和服務協議。
印花稅稅率根據單據的性質而定?!抖惙ǖ洹分杏』ǘ惗惸慷惵时砹忻髁?/span>28類憑證和法律文書的稅目與適用稅率。如果有義務支付印花稅的一方是政府部門,則豁免印花稅。股份轉讓的印花稅按轉讓價值的0.1%支付。
(二)廣告牌稅
1.納稅人
廣告牌所有者為廣告牌稅的納稅人。
2.征稅對象和稅率
廣告牌稅(Signboard Tax)是對用于廣告宣傳或提供商業信息的展示名稱、商標或產品的標識或廣告牌征收的稅。
根據廣告牌的尺寸大小和所書語言來確定。泰文的廣告牌稅為3泰銖/500平方厘米;同時有泰語和外文的廣告牌稅為20泰銖/500平方厘米;僅有外文或泰文位于外文下方的廣告牌稅為40泰銖/500平方厘米。
3.稅收優惠
符合規定的廣告牌可免廣告牌稅。具體包括:由政府所有的在公共場所或機構的廣告牌;在私立學校校園范圍內的廣告牌;宗教機構或慈善組織和團體的廣告牌;在臨時展會上安放的廣告牌;公共放映的戲院或電影院展放的廣告牌;產品或容器上的廣告牌;限于商業內部場地的廣告牌;農民產品的廣告牌;在交通工具、人體或動物身體上貼掛的廣告牌。
廣西注冊稅務師協會